宁夏以水定需“指导手册”诞生

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。宁夏水资源总量短缺、用水结构不优、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交织叠加,已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突出瓶颈。在此背景下,今年3月,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,水利、农业、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专班,中国水科院提供技术依托,开展了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“四水四定”研究》。5月,自治区水利厅、发改委根据专家咨询意见,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,并编制了《宁夏“十四五”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(送审稿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10月底,《方案》正式印发。

这是宁夏全新的用水“指导手册”。我们的可用水“家底”如何?“十四五”期间,宁夏水资源利用格局将会有怎样的变化?在以水定需中,宁夏的水资源到底能承载多少人、地和产业的用水需求?新的配水体系会给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调结构、转方式、换动能带来怎样的影响?《方案》均给出了答案。

宁夏可用水“家底”41.5亿立方米 

《方案》提出,未来全区水资源配置遵循“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、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保障水资源刚性增长需求、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”的原则,优化调整用水结构,重点保障生活、生态和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用水,从紧核算各业用水。并提出“到2025年全区耗水总量控制在41.5亿立方米以内,取水总量控制在72.84亿立方米以内”的“红线”要求。

这个“红线”背后,饱含着宁夏多少“无奈心酸”:宁夏的本地水资源总量11.63亿立方米,其中矿化度大于2克每升的苦咸水占水资源总量的30%,人畜不能饮,土地不能用。扣除难以利用的汛期洪水、苦咸水和生态基流,可利用量仅1.5亿立方米。好在宁夏还有国家分配的37亿立方米黄河干流水和3亿立方米支流水,所以,宁夏可耗用的水资源量为41.5亿立方米。因此,黄河水是宁夏的命脉。

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,首先要控制取水总量在72.84亿立方米以内,就是各类取水工程自河湖、水库等水体以及从地下抽取的水量,今年以来,宁夏全面开展取水工程专项整治,加强取水许可管理,实施水资源超载预警管控,严格水量调度和计划管理,保障取水总量可控。41.5亿立方米水则是被经济社会所耗用的水量,也就是我们要坚守的第二条“红线”,没有被利用的水量将随排污管道、排水沟道等路径回归到大自然中。

宁夏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用水结构 

按照不同水源和不同的用水结构,宁夏将水资源重新优化分配到各市县,建立总量控制、指标到县、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。用足用好黄河水资源,优化利用当地地表水,严格地下水开采管控,加大再生水、矿井疏干水、雨洪水等非常规水综合利用。生活、生产、生态三大空间的用水结构有明显的调整。

《方案》谋一域又谋全局。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优质水资源、健康水生态、宜居水环境的向往,结合乡村振兴、厕所革命战略实施以及肉牛、奶牛、滩羊养殖和文旅产业推进,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增长需求,生活取水总量将由现状的5.32亿立方米提高到6.61亿立方米。

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倒逼产业集约高效发展,促进产业内部水资源使用权流转,生产取水总量控制在55.23亿立方米以内。其中重点提升农业生产水效,取水量控制在49.47亿立方米;保障工业高质量发展,取水量5.76亿立方米。

为维护灌区生态系统健康,保障河湖基本生态需水、满足生态林蒸腾消耗、维持适宜冬灌生态效应,此次配给生态取水量为9.50亿立方米。为留足生态水量,宁夏将建立主要河湖生态水量保障体系,加强生态水量调度,留足重点天然湖泊合理生态补水和主要支流生态流量,确保湖泊不萎缩、重要河道不断流,清水河泉眼山断面、苦水河郭家桥断面生态流量保证程度达到100%。维持北部引黄灌区人工生态绿洲健康稳定,确保正常年份引黄水量不低于50亿立方米,平均地下水位控制在2.5米左右,保障生态绿洲不退化、生态林规模不减少。严格控制人工造景扩大水面,严禁景观水面消耗黄河水。加强地下水保护,提升“三山”水源涵养能力,依法关停贺兰山、罗山、六盘山区域周边农业灌溉机井,依法限期封停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。

调整后,全区生活、生态、工业、农业用水结构由现状7.6:10.9:6.0:75.5调整为9.3:13.3:8.1:69.3。

四水四定”破解用水供需矛盾 

2019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,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,搞生态建设要用水,发展经济、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,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。

针对宁夏用水供需的矛盾,《方案》中提出了“四水四定”的具体指标,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,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布局。

坚持以水定人定城。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,进一步提升人口分布与水资源利用空间均衡性和发展协调性,北部地区充分利用银川都市圈供水工程,中卫、中宁城乡供水工程等水资源配置网络供水优势,满足人口向沿黄城市群集聚需求;中南部地区依托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、固原市城乡饮水工程等稳定水源,保障城镇化生活用水刚性增长。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%以上。

坚持以水定产。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,把以水定产贯穿于工业产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。根据水资源条件,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,加快发展新型材料、绿色食品、电子信息、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,加大工业节水力度,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,降低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量,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,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。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%。

坚持以水定地。以农业用水控制性指标为刚性约束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可消耗水资源量测算农业灌溉规模,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用水,全区灌溉规模控制在1200万亩以内。其中水稻种植面积逐步调整到20万亩,在特色产业方面,保障自治区枸杞产业、葡萄酒产业、奶产业、肉牛及滩羊产业等用水。适度增加生态林面积,提升生态碳汇增量。

银川一水多用节水增效

“好水养好鱼!今年水质不错,鱼的品质好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11月8日,宁夏渔稻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常树军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说。今年以来,银川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深入实施农业节水领跑、工业节水增效、城镇节水普及、节水减排开源、科技创新引领五大节水行动,统筹地上地下、岸上水中、城市乡村,坚持“五水同治”,一水多用,节水增效。

常树军告诉记者,他将320亩的鱼塘与1400亩的稻田联通,将周边8000多亩鱼塘的养殖废水和4万多亩农田的退水引入自家稻田,让水稻充分吸收退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,然后再将这些得到净化的水引入鱼塘,实现循环养殖。“通过采取循环养殖技术,每年至少能节省七八万元的水费。”

今年,银川市通过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引导,优化养殖品种结构,主推稻蟹种养模式,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,实现“一水多用”“一地多收”,开展河湖渔业增殖放流,发挥河、湖鱼类的生态属性,修复水域生态环境、保护水生生物资源。截至目前,银川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.5万亩,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及合作社达到59家,工厂化及设施温棚约40万平方米。

从严管控好水资源是实现“水效益最大化”的基础保证。银川市率先在全区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,实施水源地保护,拆除关停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190余处设施,2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,增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;对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,对典农河及其连通湖泊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100米区间红线,对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根据面积的大小,划定了50米至100米不等的区间红线,规定除公益项目外,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。银川市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,实现治水与治绿、治林、治田有机结合、整体推进,加强生态涵养,保持生态多样化,确保生态循环高效平衡。

银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,工业上坚持量水生产、节水增效。按照银川市重点产业布局,保障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服务业等用水需求,推动能源化工、食品加工、农业生产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严禁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,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,实现工业用水集约化利用,新建项目未经水资源论证不得审批。 

自流灌区压减水稻面积对生态是否有影响

“自治区统筹2%的水量指标,会用在什么地方?”11月9日,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2%的水量指标,即取水量1.5亿立方米、耗水量0.85亿立方米,主要用于自治区新上特定重大项目新增用水,包括跨省域交易补充耕地项目灌溉用水。“若重大项目尚未落地或配置后指标仍有余量的,可用于饲草种植和中北部农业用水,支撑自治区特色畜禽养殖业发展。”

从《方案》中看,调整后的用水结构中,农业用水缩减,与此相对应的是,耗水“大户”水稻的面积也将逐步压减至20万亩左右。那么水稻和新增的灌溉面积如何布局?自流灌区压减水稻面积后,生态健康会不会受到影响?

该负责人说,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,需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,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。水稻种植重点分布于中、重度盐碱地,主要布局在沙坡头区、中宁县、青铜峡市、利通区、灵武市、兴庆区、永宁县、贺兰县、平罗县。新增灌溉面积主要包括葡萄、枸杞产业和固原地区扬黄工程替代、恢复原库井灌区面积,其中葡萄、枸杞产业新增面积重点分布于北部青铜峡市、西夏区、永宁县、贺兰县及中部红寺堡区、同心县。

生态用水量包括广义的生态用水及狭义的生态用水。根据中国水科院《宁夏灌溉绿洲水生态平衡与节水工程实施布局》(2020年)研究,近10年灌溉绿洲引黄水量中年均直接和间接担负生态功能水量达到27.3亿立方米,这其中既包括了湖泊生态补水、生态林灌溉,也包括了植被通过吸收地下水最终蒸腾散发所耗用的水量。虽然压减了灌区水稻面积,但自流灌区引黄水量仍能维持在50亿立方米以上,灌溉绿洲植被健康的地下水埋深控制在2.5米至3.0米内,理论上水稻灌区生态不会受到影响,但地下水补排关系复杂,一些专家学者持不同意见,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相关研究,逐步压减水稻,并强化地下水监测,保障地下水生态健康。

“红线”已经划定,达到节水显效的目标,还需要“带电”的管控措施,因此,《方案》中同步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,从提高农业用水水平、提升工业用水效率、推进城镇节水普及三个方面提出相关重点措施和节约集约利用目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各行业、各区域管控指标将按年度采用内插法,实行递进调整;2020年全区总量指标为73.27亿立方米,到2025年全区控制在72.84亿立方米,各市、县(区)水量指标有增有减,在调整过程中,各县区每年度按差值比例逐步调整,到2025年实现总量控制指标值。各年度实际调度及计划用水量,依据当年黄河来水和国家分配年度水量情况,实行“丰增枯减”。

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市、县(区)将综合运用法律、行政、经济手段,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,在规划编制、政策制定、产业布局中坚持以水而定、量水而行,加强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审批,强化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,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,严格水资源超载地区管控,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,构建完善水权水市场,管好用足有限的水资源。

来源:宁夏日报




文章分类: 行业资讯
分享到: